白痴的即时满足和瞳孔收放的关系

白痴的即时满足和瞳孔收放的关系

《快思慢想》让我的直觉得到了印证,性格缺陷是生理性的,作者用实验的方式找出延迟满足和瞳孔放大/收缩之间的关系。

这个计算过程是脑力工作,需要刻意、努力并且有序地进行——这也是慢思考的一个特征。这种计算不仅是大脑活动,身体也会参与其中,在计算时你的肌肉会紧张,血压会上升,心跳会加速。若在你解决这个问题时,有人在近处看你的眼睛,他会发现你的瞳孔也会扩大。结束计算时——得出正确答案(顺便提一下,答案是408)或是放弃计算都被视为结束计算——你的瞳孔便会恢复到正常大小。

瞳孔是大脑运转情况的指示器,解决困难问题时就会放大,问题越难放的越大。

赫斯的一个发现让我特别感兴趣。他发现瞳孔就像是大脑运转情况的灵敏指示器——它们在人们进行乘法运算时会扩散,在人们解决更为困难的问题时扩散得更大。

大脑活动是可以看见的,作者马上想到直接用尺子测量瞳孔的大小。

我们都会很快把照片冲洗出来,并将它们投影到屏幕上,然后用尺子测量瞳孔大小。这种方法对年轻人和没有耐心的研究者而言都很适用:我们能很快知道实验的结果,而且这些结果总能说明一些问题。

一个人的延迟满足,或者慢思考的能力直接反应在瞳孔的变化上,白痴的问题是开启困难,保持也困难。

通过观察瞳孔变化和大脑活动,我们发现高智商的人往往需要较少的努力便可解决同样的问题。普遍的“最省力法则”不仅适用于体力活儿,还适用于我们的认知行为。

大脑理论上是可塑的,但是还要看方向对不对,如果在错误的方向上,比如,通过技术分析买股票,越买越怕,越怕越找一些奇奇怪怪的理论,比如,易经,微积分,总以为自己不够聪明,掌握更难的知识就能弄明白,更难=更对,朝着这个方向一定能把原来正常的脑子搞乱了。

相信更简单=更对,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一开始就需要很大勇气和自信。


    • Related Articles

    • 做错和做不对

      有些错误是做错,有些是做不对,两者的区别很大,有安全感的是做错,总会有错的时候,认知和本质总有距离;没有安全感是做不对,做对=自杀,所有刺激的第一反应就是错的。 过程推导如下: 一、有安全感=有自我 人的自我只会出现在有安全感的状态,如果有安全感,自我自然而然就有了,如果没有安全感,自我是找不到的,单纯出路有两条,一是培养安全感,让自己远离风险;二是麻痹所有刺激,单纯的填“表格”。 二、有安全感=有确信的东西 ...
    • VITSOE仿制品的延迟满足

      我们曾经试着考虑过制造业,当时选定的是模仿VITSOE,参考:《一致性和工业项目的选型》,慢慢转向价值投资以后不再想这个事,这次是有机会在淘宝上买了VITSOE的仿制品,我在安装中大概理解了雷军为什么能做成。 仿制品来自淘宝网店:“无即所有”,以下是我用他们的产品搭的鞋架: 一、粗劣的模仿 外观是做出来了,奇怪的是很多地方没有抄到位,产品说明里放开了承认是抄的,如下所示: 1、挂墙螺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