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暗涌Waves,整理:Founder Park
因为 V3 版本开源模型的发布,DeepSeek 又火了一把,而且这一次,是外网刷屏。
训练成本估计只有 Llama 3.1 405B 模型的 11 分之一,后者的效果还不如它。
在多项测评上,DeepSeek V3 达到了开源 SOTA,超越 Llama 3.1 405B,能和 GPT-4o、Claude 3.5 Sonnet 等 TOP 模型正面掰掰手腕——而其价格比 Claude 3.5 Haiku 还便宜,仅为 Claude 3.5 Sonnet 的 9%。
在 Chatbot Arena 大模型排行榜上排名第 7,前十名里面,只有它是开源模型,而且是最少限制的 MIT 许可证。
2024 年 5 月,DeepSeek 一跃成名。起因是他们发布的一款名为 DeepSeek V2 的开源模型,提供了一种史无前例的性价比,开启了国产大模型的价格战。
作为大厂外唯一一家储备万张 A100 芯片的公司,DeepSeek 的很多抉择都与众不同。放弃‘既要又要’路线,至今专注在研究和技术,未做 toC 应用的公司,也是唯一一家未全面考虑商业化,坚定选择开源路线甚至都没融过资的公司。
DeepSeek 究竟是如何炼成的?36 氪旗下的‘暗涌’团队分别在 2023 年 5 月、2024 年 7 月采访了甚少露面的 DeepSeek 创始人梁文锋。
这位技术理想主义者,提供了目前中国科技界特别稀缺的一种声音:他是少有的把‘是非观’置于‘利害观’之前,并提醒我们看到时代惯性,把‘原创式创新’提上日程的人。
文章转载自‘暗涌’,原文作者于丽丽,原文编辑刘旌,Founder Park 转载时做了结构调整。
价格战第一枪是怎么打响的?
暗涌:DeepSeek V2 模型发布后,迅速引发一场血雨腥风的大模型价格战,有人说你们是行业的一条鲶鱼。
梁文锋:我们不是有意成为一条鲶鱼,只是不小心成了一条鲶鱼。
暗涌:这个结果让你们意外吗?
梁文锋:非常意外。没想到价格让大家这么敏感。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步调来做事,然后核算成本定价。我们的原则是不贴钱,也不赚取暴利。这个价格也是在成本之上稍微有点利润。
暗涌:5 天后智谱 AI 就跟进了,之后是字节、阿里、百度、腾讯等大厂。
梁文锋:智谱 AI 降的是一个入门级产品,和我们同级别的模型仍然收费很贵。字节是真正第一个跟进的。旗舰模型降到和我们一样的价格,然后触发了其它大厂纷纷降价。因为大厂的模型成本比我们高很多,所以我们没想到会有人亏钱做这件事,最后就变成了互联网时代的烧钱补贴的逻辑。
暗涌:外部看来,降价很像在抢用户,互联网时代的价格战通常如此。
梁文锋:抢用户并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我们降价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在探索下一代模型的结构中,成本先降下来了,另一方面也觉得无论 API,还是 AI,都应该是普惠的、人人可以用得起的东西。
暗涌:在这之前,大部分中国公司都会直接 copy 这一代的 Llama 结构去做应用,为什么你们会从模型结构切入?
梁文锋:如果目标是做应用,那沿用 Llama 结构,短平快上产品也是合理选择。但我们目的地是 AGI,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研究新的模型结构,在有限资源下,实现更强的模型能力。这是 scale up 到更大模型所需要做的基础研究之一。
除了模型结构,我们还做了大量其他的研究,包括怎么构造数据,如何让模型更像人类等,这都体现在我们发布的模型里。另外,Llama 的结构,在训练效率和推理成本上,和国外先进水平估计也已有两代差距。
暗涌:这种代差主要来自哪里?
梁文锋:首先训练效率有差距。我们估计,国内最好的水平和国外最好的相比,模型结构和训练动力学上可能有一倍的差距,光这一点我们要消耗两倍的算力才能达到同样效果。另外数据效率上可能也有一倍差距,也就是我们要消耗两倍的训练数据和算力,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合起来就要多消耗 4 倍算力。我们要做的,正是不停地去缩小这些差距。
暗涌:大部分中国公司都选择既要模型又要应用,为什么 DeepSeek 目前选择只做研究探索?
梁文锋:因为我们觉得现在最重要的是参与到全球创新的浪潮里去。过去很多年,中国公司习惯了别人做技术创新,我们拿过来做应用变现,但这并非是一种理所当然。这一波浪潮里,我们的出发点,就不是趁机赚一笔,而是走到技术的前沿,去推动整个生态发展。
暗涌: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留给大部分人的惯性认知是,美国擅长搞技术创新,中国更擅长做应用。
梁文锋:我们认为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也要逐步成为贡献者,而不是一直搭便车。过去三十多年 IT 浪潮里,我们基本没有参与到真正的技术创新里。我们已经习惯摩尔定律从天而降,躺在家里 18 个月就会出来更好的硬件和软件。Scaling Law 也在被如此对待。
但其实,这是西方主导的技术社区一代代孜孜不倦创造出来的,只因为之前我们没有参与这个过程,以至于忽视了它的存在。
真正的差距是原创和模仿之差
暗涌:为什么 DeepSeek V2 会让硅谷的很多人惊讶?
梁文锋:在美国每天发生的大量创新里,这是非常普通的一个。他们之所以惊讶,是因为这是一个中国公司,在以创新贡献者的身份,加入到他们游戏里去。毕竟大部分中国公司习惯 follow,而不是创新。
暗涌:但这种选择放在中国语境里,也过于奢侈。大模型是一个重投入游戏,不是所有公司都有资本只去研究创新,而不是先考虑商业化。
梁文锋:创新的成本肯定不低,过去那种拿来主义的惯性也和过去的国情有关。但现在,你看无论中国的经济体量,还是字节、腾讯这些大厂的利润,放在全球都不低。我们创新缺的肯定不是资本,而是缺乏信心以及不知道怎么组织高密度的人才实现有效的创新。
暗涌:为什么中国公司——包括不缺钱的大厂,这么容易把快速商业化当第一要义?
梁文锋:过去三十年,我们都只强调赚钱,对创新是忽视的。创新不完全是商业驱动的,还需要好奇心和创造欲。我们只是被过去那种惯性束缚了,但它也是阶段性的。

是安全感所驱动的勇气。
暗涌:但你们究竟是一个商业组织,而非一个公益科研机构,选择创新,又通过开源分享出去,那要在哪里形成护城河?像2024 年 5 月这次 MLA 架构的创新,也会很快被其他家 copy 吧?
梁文锋:在颠覆性的技术面前,闭源形成的护城河是短暂的。即使OpenAI闭源,也无法阻止被别人赶超。所以我们把价值沉淀在团队上,我们的同事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成长,积累很多 know-how, 形成可以创新的组织和文化,就是我们的护城河。
开源,发论文,其实并没有失去什么。对于技术人员来说,被 follow 是很有成就感的事。其实,开源更像一个文化行为,而非商业行为。给予其实是一种额外的荣誉。一个公司这么做也会有文化的吸引力。

还不错的回答。
暗涌:你怎么看类似朱啸虎的这种市场信仰派观点?
梁文锋:朱啸虎是自洽的,但他的打法更适合快速赚钱的公司,而你看美国最赚钱的公司,都是厚积薄发的高科技公司。
暗涌:但做大模型,单纯的技术领先也很难形成绝对优势,你们赌的那个更大的东西是什么?
梁文锋:我们看到的是中国AI不可能永远处在跟随的位置。我们经常说中国 AI 和美国有一两年差距,但真实的 gap 是原创和模仿之差。如果这个不改变,中国永远只能是追随者,所以有些探索也是逃不掉的。
英伟达的领先,不只是一个公司的努力,而是整个西方技术社区和产业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能看到下一代的技术趋势,手里有路线图。中国 AI 的发展,同样需要这样的生态。很多国产芯片发展不起来,也是因为缺乏配套的技术社区,只有第二手消息,所以中国必然需要有人站到技术的前沿。
幻方做大模型是为了做研究,做探索
暗涌:幻方决定下场做大模型,一家量化基金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件事?
梁文锋:我们做大模型,其实跟量化和金融都没有直接关系。我们独建了一个名为深度求索的新公司来做这件事。幻方的主要班底里,很多人是做人工智能的。当时我们尝试了很多场景,最终切入了足够复杂的金融,而通用人工智能可能是下一个最难的事之一,所以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怎么做的问题,而不是为什么做的问题。
暗涌:你们要自训一个大模型,还是某个垂直行业——比如金融相关的大模型?
梁文锋:我们要做的是通用人工智能,也就是 AGI。语言大模型可能是通往 AGI 的必经之路,并且初步具备了 AGI 的特征,所以我们会从这里开始,后边也会有视觉等。
暗涌:因为大厂的入局,很多创业型公司都放弃了只做通用型大模型的大方向。
梁文锋:我们不会过早设计基于模型的一些应用,会专注在大模型上。
暗涌:很多人认为,创业公司在大厂形成共识后下场,已经不是一个好的时间点。
梁文锋:现在看起来,无论大厂,还是创业公司,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碾压对手的技术优势。因为有 OpenAI 指路,又都基于公开论文和代码,最晚明年,大厂和创业公司都会把自己的大语言模型做出来。大厂和创业公司都各有机会。现有垂类场景不掌握在初创公司手上,这个阶段对初创公司不太友好。但因为这种场景说到底也是分散的、碎片化的小需求,所以它又是更适合灵活的创业型组织的。
从长期看,大模型应用门槛会越来越低,初创公司在未来 20 年任何时候下场,也都有机会。我们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不做垂类和应用,而是做研究,做探索。
暗涌:为什么你的定义是‘做研究、做探索’?
梁文锋:一种好奇心驱动。从远处说,我们想去验证一些猜想。比如我们理解人类智能本质可能就是语言,人的思维可能就是一个语言的过程。你以为你在思考,其实可能是你在脑子里编织语言。这意味着,在语言大模型上可能诞生出类人的人工智能(AGI)。从近处说,GPT4 还有很多待解之谜。我们去复刻的同时,也会做研究揭秘。

Ilya Sutskever的解释更好,世界知识是可以高度压缩,本质极其简单,甚至只是几个标签。
暗涌:但研究意味着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梁文锋:只做复刻的话,可以在公开论文或开源代码基础上,只需训练很少次数,甚至只需 finetune(微调)一下,成本很低。而做研究,要做各种实验和对比,需要更多算力,对人员要求也更高,所以成本更高。
暗涌:那研究经费哪里来?
梁文锋:幻方作为我们的出资人之一,有充足的研发预算,另外每年有几个亿的捐款预算,之前都是给公益机构,如果需要,也可以做些调整。
暗涌:但做基础层大模型,没有两三亿美元,连牌桌都上不了,我们如何支撑它的持续投入?
梁文锋:我们也在找不同出资方在谈。接触下来,感觉很多 VC 对做研究有顾虑,他们有退出需求,希望尽快做出产品商业化,而按照我们优先做研究的思路,很难从 VC 那里获得融资。但我们有算力和一个工程师团队,相当于有了一半筹码。
暗涌:我们对商业模式做了哪些推演和设想?
梁文锋:我们现在想的是,后边可以把我们的训练结果大部分公开共享,这样可以跟商业化有所结合。我们希望更多人,哪怕一个小 app 都可以低成本去用上大模型,而不是技术只掌握在一部分人和公司手中,形成垄断。
暗涌:一些大厂后期也会有一些服务提供,你们差异化的部分是什么?
梁文锋:大厂的模型,可能会和他们的平台或生态捆绑,而我们是完全自由的。
暗涌:无论如何,一个商业公司去做一种无限投入的研究性探索,都有些疯狂。
梁文锋: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商业上的理由,它可能是找不到的,因为划不来。从商业角度来讲,基础研究就是投入回报比很低的。OpenAI 早期投资人投钱时,想的一定不是我要拿回多少回报,而是真的想做这个事。我们现在比较确定的是,既然我们想做这个事,又有这个能力,这个时间点上,我们就是最合适人选之一。

是个人才。
万卡储备其实是好奇心驱动
暗涌:GPU是这次 ChatGPT 创业潮的稀缺品,你们在 2021 年就可以有先见之明,储备了 1 万枚。为什么?
梁文锋:其实从最早的 1 张卡,到 2015 年的 100 张卡、2019 年的 1000 张卡,再到一万张,这个过程是逐步发生的。几百张卡之前,我们托管在 IDC,规模再变大时,托管就没法满足要求了,就开始自建机房。很多人会以为这里边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商业逻辑,但其实,主要是好奇心驱动。
暗涌:什么样的好奇心?
梁文锋:对 AI 能力边界的好奇。对很多行外人来说,ChatGPT 这波浪潮冲击特别大;但对行内人来说,2012 年 AlexNet 带来的冲击已经引领一个新的时代。AlexNet 的错误率远低于当时其他模型,复苏了沉睡几十年的神经网络研究。虽然具体技术方向一直在变,但模型、数据和算力这三者的组合是不变的,特别是当 2020 年 OpenAI 发布 GPT3 后,方向很清楚,需要大量算力;但即便 2021 年,我们投入建设萤火二号时,大部分人还是无法理解。
暗涌:所以 2012 年起,你们就开始关注到算力的储备?
梁文锋:对研究员来说,对算力的渴求是永无止境的。做了小规模实验后,总想做更大规模的实验。那之后,我们也会有意识地去部署尽可能多的算力。
暗涌:很多人以为搭这个计算机集群,是量化私募业务会用到机器学习做价格预测?
梁文锋:如果单纯只做量化投资,很少的卡也能达到目的。我们在投资外做了大量研究,更想搞清楚什么样的范式可以完整地描述整个金融市场,有没有更简洁的表达方式,不同范式能力边界在哪,这些范式是不是有更广泛适用,等等。

好奇心驱动有可能是个错误的方向,好奇心是噪音的一种。
暗涌:但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烧钱行为。
梁文锋: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或许不能单纯用钱衡量。就像家里买钢琴,一来买得起,二来是因为有一群急于在上面弹奏乐曲的人。

有可能折腾一大堆没有用的东西。
暗涌:显卡通常会以 20% 的速度在折损。
梁文锋:我们没有精确计算过,但应该没这么多。英伟达的显卡是硬通货,即使是很多年前的老卡,也还有很多人在用。我们之前退役的老卡,二手处理时还挺值钱的,没亏太多。
暗涌:搭一个计算机集群,维护费用,人工成本,甚至电费也都是不菲的支出。
梁文锋:电费和维护费用其实是很低的,这些支出每年只占硬件造价的 1% 左右。人工成本不低,但人工成本也是对未来的投资,是公司最大的资产。我们选的人也会相对朴实一点,有好奇心,来这里有机会去做研究。
暗涌:2021 年,幻方是亚太地区第一批拿到 A100显卡的公司,为什么会比一些云厂商更早?
梁文锋:我们很早就对新卡做了预研、测试和规划。至于一些云厂商,据我所知,他们之前的需求都是分散的,直到 2022 年自动驾驶,有租用机器做训练的需求,又有付费能力,一些云厂商才去把基础设施建好。大厂很难单纯去做研究,做训练,它更多会是业务需求驱动。
暗涌:你会如何看大模型的竞争格局?
梁文锋:大厂肯定有优势,但如果不能很快应用,大厂也不一定能持续坚持,因为它更需要看到结果。头部的创业公司也有技术做得很扎实的,但和老的一波 AI 创业公司一样,都要面对商业化难题。
暗涌:一些人会觉得一个量化基金却强调自己做AI,是为其他业务吹泡泡。
梁文锋:但其实我们的量化基金已经基本不怎么对外募集了。
暗涌:你会如何去辨别哪些是AI信仰者,哪些是投机者?
梁文锋:信仰者会之前就在这里,之后也在这里。他们更会去批量买卡,或者跟云厂商签长协议,而不是短期去租。
V2 模型的研发都是本土人才
暗涌:OpenAI前政策主管、Anthropic 联合创始人 Jack Clark 认为 DeepSeek 雇佣了‘一批高深莫测的奇才’,做出 DeepSeek v2 的是怎样一群人?
梁文锋: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奇才,都是一些 Top 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没毕业的博四、博五实习生,还有一些毕业才几年的年轻人。
暗涌:很多大模型公司都执着地去海外挖人,很多人觉得这个领域前 50 名的顶尖人才可能都不在中国的公司,你们的人都来自哪里?
梁文锋:V2 模型没有海外回来的人,都是本土的。前 50 名顶尖人才可能不在中国,但也许我们能自己打造这样的人。
暗涌:这次 MLA 创新*是如何发生的?听说 idea 最早来自一个年轻研究员的个人兴趣?
幻方提出的一种崭新的MLA(一种新的多头潜在注意力机制)架构,把显存占用降到了过去最常用的MHA架构的5%-13%
梁文锋:在总结出 Attention 架构的一些主流变迁规律后,他突发奇想去设计一个替代方案。不过从想法到落地,中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为此组了一个 team,花了几个月时间才跑通。
暗涌:这种发散性灵感的诞生和你们完全创新型组织的架构很有关系。幻方时代,你们就很少自上而下地指派目标或任务。但 AGI 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前沿探索,是否多了管理动作?
梁文锋:DeepSeek 也全是自下而上。而且我们一般不前置分工,而是自然分工。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都是自带想法的,不需要 push 他。探索过程中,他遇到问题,自己就会拉人讨论。不过当一个 idea 显示出潜力,我们也会自上而下地去调配资源。
暗涌:听说 DeepSeek 对于卡和人的调集非常灵活。
梁文锋:我们每个人对于卡和人的调动是不设上限的。如果有想法,每个人随时可以调用训练集群的卡无需审批。同时因为不存在层级和跨部门,也可以灵活调用所有人,只要对方也有兴趣。
暗涌:一种松散的管理方式也取决于你们筛选到了一批强热爱驱动的人。听说你们很擅长从细节招人,可以让一些非传统评价指标里优秀的人被选出来。
梁文锋:我们选人的标准一直都是热爱和好奇心,所以很多人会有一些奇特的经历,很有意思。很多人对做研究的渴望,远超对钱的在意。

非常好的观察,内驱力是最关键的因素。
暗涌: Transformer 诞生在谷歌的AI Lab,ChatGPT诞生在OpenAI, 你觉得大公司的 AILab 和一个创业公司对于创新产生的价值有什么不同?
梁文锋:不管是 Google 实验室,还是 OpenAI,甚至中国大厂的 AI Lab,都很有价值的。最后是 OpenAI 做出来,也有历史的偶然性。
套路都是上一代的产物,未来不一定成立
暗涌:创新很大程度也是一种偶然吗?我看你们办公区中间那排会议室左右两侧都设置了可以随意推开的门。你们同事说,这就是给偶然留出空隙。transfomer 诞生中就发生过那种偶然经过的人听到后加入,最终把它变成一个通用框架的故事。
梁文锋:我觉得创新首先是一个信念问题。为什么硅谷那么有创新精神?首先是敢。ChatGPT 出来时,整个国内对做前沿创新都缺乏信心,从投资人到大厂,都觉得差距太大了,还是做应用吧。但创新首先需要自信。这种信心通常在年轻人身上更明显。

梁文锋和张一鸣差不多,已经远远超过上一代的马化腾和马云,一代人稀缺的认知能力在下一代精英中已经是相对普遍的常识。
暗涌:但你们不参与融资,很少对外发声,社会声量上肯定不如那些融资活跃的公司,怎么确保 DeepSeek 就是做大模型的人的首选?
梁文锋:因为我们在做最难的事。对顶级人才吸引最大的,肯定是去解决世界上最难的问题。其实,顶尖人才在中国是被低估的。因为整个社会层面的硬核创新太少了,使得他们没有机会被识别出来。我们在做最难的事,对他们就是有吸引力的。
暗涌:前一段OpenAI的发布并没有等来 GPT5, 很多人觉得这是技术曲线明显在放缓,也很多人开始质疑 Scaling Law,你们怎么看?
梁文锋:我们偏乐观,整个行业看起来都符合预期。OpenAI 也不是神,不可能一直冲在前面。
暗涌:你觉得 AGI 还要多久实现,发布 DeepSeek V2 前,你们发布过代码生成和数学的模型,也从 dense 模型切换到了 MOE,所以你们的 AGI 路线图有哪些坐标?
梁文锋:可能是 2 年、5 年或者 10 年,总之会在我们有生之年实现。至于路线图,即使在我们公司内部,也没有统一意见。但我们确实押注了三个方向。一是数学和代码,二是多模态,三是自然语言本身。数学和代码是 AGI 天然的试验场,有点像围棋,是一个封闭的、可验证的系统,有可能通过自我学习就能实现很高的智能。另一方面,可能多模态、参与到人类的真实世界里学习,对 AGI 也是必要的。我们对一切可能性都保持开放。
暗涌:你觉得大模型终局是什么样态?
梁文锋:会有专门公司提供基础模型和基础服务, 会有很长链条的专业分工。更多人在之上去满足整个社会多样化的需求。
暗涌:过去这一年,中国的大模型创业还是有很多变化的,比如去年开头还很活跃的王慧文中场退出了,后来加入的公司也开始呈现出差异化。
梁文锋:王慧文自己承担了所有的损失,让其他人全身而退。他做了一个对自己最不利,但对大家都好的选择,所以他做人是很厚道的,这点我很佩服。
暗涌:现在你的精力最多放在哪里?
梁文锋:主要的精力在研究下一代的大模型。还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
暗涌:其他几家大模型创业公司都是坚持既要又要,毕竟技术不会带来永久领先,抓住时间窗口把技术优势落到产品也很重要,DeepSeek 敢于专注在模型研究上是因为模型能力还不够吗?
梁文锋:所有的套路都是上一代的产物,未来不一定成立。拿互联网的商业逻辑去讨论未来 AI 的盈利模式,就像马化腾创业时,你去讨论通用电气和可口可乐一样。很可能是一种刻舟求剑。
暗涌:过去幻方就有很强的技术和创新基因,成长也比较顺利,这是你偏乐观的原因吗?
梁文锋:幻方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我们对技术驱动型创新的信心,但也不都是坦途。我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外部看到的是幻方 2015 年后的部分,但其实我们做了 16 年。
暗涌:回到关于原创式创新的话题。现在经济开始进入下行,资本也进入冷周期,所以它对原创式创新是否会带来更多抑制?
梁文锋:我倒觉得未必。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会更依赖硬核技术的创新。当很多人发现过去赚快钱很可能来自时代运气,就会更愿意俯身去做真正的创新。
暗涌:所以你对这件事也是乐观的?
梁文锋:我是八十年代在广东一个五线城市长大的。我的父亲是小学老师,九十年代,广东赚钱机会很多,当时有不少家长到我家里来,基本就是家长觉得读书没用。但现在回去看,观念都变了。因为钱不好赚了,连开出租车的机会可能都没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变了。
以后硬核创新会越来越多。现在可能还不容易被理解,是因为整个社会群体需要被事实教育。当这个社会让硬核创新的人功成名就,群体性想法就会改变。我们只是还需要一堆事实和一个过程。
更多的投入并不一定产生更多的创新
暗涌:现在的 DeepSeek 有一种 OpenAI 早期的理想主义气质,也是开源的。后边你们会选择闭源吗?OpenAI 和 Mistral 都有过从开源到闭源的过程。
梁文锋:我们不会闭源。我们认为先有一个强大的技术生态更重要。
暗涌:你们有融资计划吗?看有媒体报道,幻方对 DeepSeek 有独立拆分上市的计划,硅谷的AI创业公司,最终也都难免要和大厂绑定。
梁文锋:短期内没有融资计划,我们面临的问题从来不是钱,而是高端芯片被禁运。
暗涌:很多人认为,做 AGI 和做量化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量化可以闷声去做,但 AGI 可能更需要高举高打,需要结盟,这样可以让你的投入变大。
梁文锋:更多的投入并不一定产生更多的创新。否则大厂可以把所有的创新包揽了。
暗涌:你们现在不做应用,是因为你们没有运营的基因吗?
梁文锋:我们认为当前阶段是技术创新的爆发期,而不是应用的爆发期。长远来说,我们希望形成一种生态,就是业界直接使用我们的技术和产出,我们只负责基础模型和前沿的创新,然后其它公司在 DeepSeek 的基础上构建 toB、toC 的业务。如果能形成完整的产业上下游,我们就没必要自己做应用。当然,如果需要,我们做应用也没障碍,但研究和技术创新永远是我们第一优先级。
暗涌:但选择API的话,为什么选择 DeepSeek,而不是大厂?
梁文锋:未来的世界很可能是专业化分工的,基础大模型需要持续创新,大厂有它的能力边界,并不一定适合。
暗涌:但技术真的可以拉开差距吗? 你也说过并不存在绝对的技术秘密。
梁文锋:技术没有秘密,但重置需要时间和成本。英伟达的显卡,理论上没有任何技术秘密,很容易复制,但重新组织团队以及追赶下一代技术都需要时间,所以实际的护城河还是很宽。

需要一直保持聪明不是好事。
暗涌:你们降价后,字节率先跟进,说明他们还是感受到某种威胁。你怎么看创业公司与大厂竞争的新解法?
梁文锋:说实话我们不太 care 这件事,只是顺便做了这件事。提供云服务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我们的目标还是去实现 AGI。
目前没有看到什么新解法,但大厂也没有明显占优。大厂有现成的用户,但它的现金流业务也是它的包袱,也会让它成为随时被颠覆的对象。
暗涌:你怎么看 DeepSeek 之外的 6 家大模型创业公司的终局?
梁文锋:可能活下来 2 到 3 家。现在都还处在烧钱阶段,所以那些自我定位清晰、更能精细化运营的,更有机会活下来。其它公司可能会脱胎换骨。有价值的东西不会烟消云散,但会换一种方式。
暗涌:幻方时代,面对竞争的姿态就被评价为‘我行我素’,很少在意横向比较。关于竞争,你思考的原点是什么?
梁文锋:我经常思考的是,一个东西能不能让社会的运行效率变高,以及你能否在它的产业分工链条上找到擅长的位置。只要终局是让社会效率更高,就是成立的。中间很多都是阶段性的,过度关注必然眼花缭乱。
创新都是自己产生的,不是刻意安排的,更不是教出来的
暗涌:深度求索团队的招聘进展如何?
梁文锋:初始团队已经集结到位,前期因为人手不够,会从幻方临时借调一部分人过去。去年底 ChatGPT3.5 风靡时,我们就开始动手招聘了,不过我们依然需要更多的人加入。
暗涌:大模型创业的人才也是稀缺的,有投资人说很多适合的人才可能只在 OpenAI、FacebookAI Research 等巨头的 AI lab 里。你们会去海外挖这类人才吗?
梁文锋:如果追求短期目标,找现成有经验的人是对的。但如果看长远,经验就没那么重要,基础能力、创造性、热爱等更重要。从这个角度看,国内合适的候选人就不少。
暗涌:为什么经验没那么重要?
梁文锋:不一定是做过这件事的人才能做这件事。幻方招人有条原则是,看能力,而不是看经验。我们的核心技术岗位,基本以应届和毕业一两年的人为主。
暗涌:在创新业务上,你觉得经验是阻碍吗?
梁文锋:做一件事,有经验的人会不假思索告诉你,应该这样做,但没有经验的人,会反复摸索、很认真去想应该怎么做,然后找到一个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解决办法。
暗涌:幻方从一个完全无金融基因的外行,切入到这个行业,几年内做到头部,这条招人法则是其中秘密之一吗?
梁文锋:我们的核心团队,连我自己,一开始都没有量化经验,这一点很特殊。不能说是成功的秘密,但这是幻方的文化之一。我们不会故意回避有经验的人,但更多是看能力。
拿销售这个岗位举个例子。我们的两个主力销售,都是这个行业的素人。一个原来做德国机械品类外贸的,一个是原来在券商做后台写代码。他们进入这个行业时,没有经验,没有资源,没有积累。
而现在我们可能是唯一一家能以直销为主的大私募。做直销意味着不用给中间商分费用,同样规模和业绩下,利润率更高,很多家会试图模仿我们,但并没有成功。
暗涌:为什么很多家试图模仿你们,却没有成功?
梁文锋:因为仅凭这一点不足以让创新发生。它需要和公司的文化和管理相匹配。事实上,第一年他们什么都做不出来,第二年才开始有点成绩。但我们的考核标准和一般公司不太一样。我们没有 KPI,也没有所谓的任务。
暗涌:那你们的考核标准是?
梁文锋:我们不像一般公司,看重客户下单量,我们的销售卖多少和提成不是一开始就算好的,而会更鼓励销售去发展自己的圈子,认识更多人,产生更大影响力。因为我们认为,一个让客户信任的正直的销售,可能在短时间内做不到让客户来下单,但可以让你觉得他是个靠谱的人。
暗涌:选来合适的人后,用何种方式让他进入状态?
梁文锋:交给他重要的事,并且不干预他。让他自己想办法,自己发挥。其实,一家公司的基因是很难被模仿的。比如说招没有经验的人,怎么判断他的潜力,招进来之后如何才能让他成长,这些都没法直接模仿。
暗涌:你觉得什么是打造一个创新型组织的必要条件?
梁文锋:我们的总结是,创新需要尽可能少的干预和管理,让每个人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和试错机会。创新往往都是自己产生的,不是刻意安排的,更不是教出来的。
暗涌:这是一种非常规的管理方式,这种情况下你如何确保一个人做事是有效率的,而且在你要的方向上?
梁文锋:招人时确保价值观一致,然后通过企业文化来确保步调一致。当然,我们并没有一个成文的企业文化,因为所有成文东西,又会阻碍创新。更多时候,是管理者的以身示范,遇到一件事,你如何做决策,会成为一种准则。
暗涌:你觉得这波做大模型的竞争中,创业公司更适合创新的组织架构会是和大厂竞争的破局点吗?
梁文锋:按照教科书的方法论来推导创业公司,在当下,他们做的事,都是活不下来的。但市场是变化的。真正的决定力量往往不是一些现成的规则和条件,而是一种适应和调整变化的能力。很多大公司的组织结构已经不能快速响应和快速做事,而且他们很容易让之前的经验和惯性成为束缚,而这波 AI 新浪潮之下,一定会有一批新公司诞生。
暗涌:做这样一件事,最让你们兴奋的是什么?
梁文锋:去搞清我们的猜想是不是事实,如果是对的,就会很兴奋了。
暗涌:这次大模型招人,什么是我们必卡的条件?
梁文锋:热爱,扎实的基础能力。其他都没那么重要。
暗涌:这种人容易找到吗?
梁文锋:他们的热情通常会表现出来,因为他真的很想做这件事,所以这些人往往同时也在找你。
暗涌:大模型可能是一件无休止投入的事,付出的代价会让你们顾虑吗?
梁文锋:创新就是昂贵且低效的,有时候伴随着浪费。所以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够出现创新。很穷的时候,或者不是创新驱动的行业,成本和效率非常关键。看 OpenAI 也是烧了很多钱才出来。
暗涌:会觉得你们在做一件很疯狂的事吗?
梁文锋:不知道是不是疯狂,但这个世界存在很多无法用逻辑解释的事,就像很多程序员,也是开源社区的疯狂贡献者,一天很累了,还要去贡献代码。
暗涌:这里边会有一种精神奖赏。
梁文锋:类似你徒步 50 公里,整个身体是瘫掉的,但精神很满足。
暗涌:你觉得好奇心驱动的疯狂可以一直持续下去吗?
梁文锋:不是所有人都能疯狂一辈子,但大部分人,在他年轻的那些年,可以完全没有功利目的,投入地去做一件事。
The following is a totally real letter to OpenAI from the people who create the stuff that fills the internet.
以下是一封来自互联网内容创作者的“完全真实”信件,致 OpenAI。
Attn: Sam Altman
OpenAI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Dear Mr. Altman and OpenAI leadership,
尊敬的奥特曼先生及 OpenAI 领导层,
First of all, LOLz.
首先,哈哈哈哈。
We read with interest your concern that Chinese artificial-intelligence startup DeepSeek may have used your very own product to make its product. You said that you’ve seen attempts by China-based entities to exfiltrate large volumes from your AI tools, likely to train theirs.
我们饶有兴趣地看到,你们担忧中国的 AI 初创公司 DeepSeek 可能使用了 OpenAI 的产品来打造他们的产品。你们称已发现中国企业试图从你们的 AI 工具中大规模提取数据,可能用于训练他们自己的模型。
Hmm. Vacuuming up someone else’s work! What’s that saying? Karma’s a…well, you know. And if you don’t, GPT-4 can easily complete that sentence.
嗯,窃取他人的劳动成果!怎么说来着?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你们懂的。如果不懂,GPT-4 也可以轻松帮你们补全这句话。
Look, we get it. This is not good. The U.S. had an established lead in AI development and now China may have built on the backs of your success. And they didn’t even ask.
我们明白,这确实不妙。美国原本在 AI 发展上占据领先地位,而现在中国可能借助你们的成功弯道超车。而且,他们连个招呼都没打。
Now, to be clear, we do appreciate your efforts lately to strike deals and compensate those creating the works that fuel your models. The deals you’ve struck with publishers, including News Corp (owner of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Vox Media, the Financial Times and more, are a step in the right direction.
当然,我们也要明确一点,我们认可你们最近在与内容创作者达成协议、提供补偿方面所做的努力。你们与新闻集团(《华尔街日报》母公司)、Vox Media、英国《金融时报》等出版商达成的合作,确实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Of course, plenty of artists and organizations are taking you to court for more. Where are things at with Scarlett Johansson, anyway?
不过,仍然有很多艺术家和机构正在起诉你们,要求更多赔偿。话说,斯嘉丽·约翰逊那事儿现在进展如何了?
But you still continue to dodge questions about training data. Remember when your former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was asked about YouTube data being used and she remarked, “I’m actually not sure about that.”
然而,你们依然在回避关于训练数据的问题。还记得你们的前首席技术官被问及是否使用了 YouTube 数据时,她的回答是:“呃,我其实不太确定。”
And what about that Media Manager tool you promised last year? You said creators and content owners could tell you “what they own and specify how they want their works to be included or excluded from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 and training.”
还有你们去年承诺推出的“媒体管理工具”(Media Manager)呢?当时你们说,内容创作者和版权方可以通过该工具向你们声明自己的作品归属,并决定是否允许其被用于机器学习研究和训练。
Last week, in an interview in Davos, a certain WSJ columnist asked your chief product officer Kevin Weil about it.
上周,在达沃斯论坛的一次采访中,一位《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家向你们的首席产品官凯文·威尔提问了这个问题。
“That one we are still working on, and we’ll have more to say when we have more to say,” Weil said.
威尔的回答是:“我们仍在开发这款工具,等有更多消息时,我们会再做说明。”
When pressed on whether it would roll out in Q2 of this year, he said “We’ll see.”
当被追问该工具是否会在今年第二季度推出时,他的回答是:“再看看吧。”
If DeepSeek made a tool that let you opt out of it using your data, we think you’d… want it now.
如果 DeepSeek 开发了一款工具,让你们可以选择不让他们使用 OpenAI 的数据,你们大概会……立刻想要吧?
Signed,
署名,
All the writers, artists, filmmakers and creators of the world
全球所有的作家、艺术家、电影人和内容创作者
P.S. Feel free to train your AI on this letter. See? Permission!
附注:尽管放心地用这封信训练你们的 AI 吧。看到没?这才叫“许可”!
从技术格局来看,尽管DeepSeek的成果缩小了中美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差距,但中美人工智能整体格局尚未被撼动。
钛媒体注:本文为硅谷著名企业家&投资家、《暗知识》作者王维嘉在一个企业家社群里的讨论要点,钛媒体APP经授权发布,并略经编辑。
眼下科技圈最关注的莫过于Deepseek事件。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技术与财务分析。在此,我愿分享一些个人见解,以期为诸位提供更清晰的思路。
技术创新的探索之路
我在硅谷工作了40年,对技术创新有着深刻的体会。技术创新如同探路者在大山中寻找金矿。尽管有人指出大山中存在金矿,但具体位置却无人知晓。因此,众多探索者涌入,各自寻找不同的方向。
回顾人工智能发展历程,自 2012 年图像识别取得首次突破,到后来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的应用,我们可将其视为人工智能 1.0 阶段。彼时,硅谷乃至全球人工智能行业主要聚焦于图像识别和视频识别领域。
2017年,谷歌推出Transformer模型,聚焦语言翻译,尤其是英文与法文之间的翻译。然而,谷歌在完成相关研究后,并未深入探索,因为当时业界普遍认为语言翻译市场有限,远不及图像识别和视频识别领域。
然而,OpenAI 另辟蹊径,洞察到语言领域的广阔前景。人类智慧多以语言呈现,因此 OpenAI 全力投入研发。尽管当时OpenAI 资源匮乏,与谷歌、微软等巨头相比,人力、财力均相差悬殊,但他们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于2022年11月发布了ChatGPT。

跟事实比较接近,Ilya Sutskever的说法是他相信预测下一个词隐含了世界知识的本质。
这如同在众人行走的阳光大道旁发现了一条小岔道,OpenAI 一头扎进去,竟意外发现了一座金矿,引发了行业的震动。众多从业者纷纷涌入,将此领域开拓成新的阳光大道。
此后,行业预训练模型不断加大规模和数据量,但逐渐迷失方向。在此过程中,OpenAI 又做出了新的贡献 —— 推理学习。研究发现,在模型规模并非极大的情况下,通过精心训练推理能力,模型性能可实现大幅提升。2024年 9 月 24 日,OpenAI 发布 o1 model,再一次为行业开辟了新的路径。

推理没有准确的定义,预测包含了推理。
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全球团队,尤其是美国团队,发明了诸多工具,如同更锋利的砍刀与铲子,助力各团队在荆棘丛生的探索之路上加速前行。
DeepSeek的开源理想和成功偶然性
DeepSeek堪称一支怀揣技术理想的团队。他们坚持开源,与通常领先者秘而不宣的做法不同,选择借助全球智慧共同推进技术发展。
在技术发展中,领先者通常会对核心技术有所保留,而落后者则倾向于通过开源汇聚全球智慧推动发展,如 Meta(Facebook)在与OpenAI 的竞争中选择开源。因为开源是一种类似公益社区的精神,阿拉善的企业家就会比较更能理解,就是哪怕不知道有没有收获,但是仍会选择付出。
美国有开源的文化,比如软件的开源Linux,比如Wikipedia做成了全世界的字典,中国当时也来拷贝,结果做的很差。在中国,开源文化并不深厚,DeepSeek 能坚持开源,将优质成果与世界共享,实属难得。这体现了美国开源社区精神对中国年轻程序员和企业家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在国内仍较为稀缺。
团队核心人物梁文锋自2013年便开始运用机器学习进行量化投资,团队在机器学习领域已有十余年的经验积累。在技术敏感度上,他们可能早在 ChatGPT 之前就已开始使用 transformer 开发大语言模型,如 2019 年或许就已启动相关工作。同时,团队汇聚了一批国内顶尖人才,在技术探索中,他们利用前人开发的先进工具,在推理模型的基础上又发现了一条新路径 —— 完全自动训练,区别于 OpenAI 的人工训练方式,降低了成本。
这种自动推理训练类似于 AlphaGo zero 的模式。AlphaGo 击败李世石后,谷歌工程师尝试让 AlphaGo zero 不依赖人类经验从头学习,结果在短时间内,AlphaGo zero 便超越了击败李世石的旧版 AlphaGo。DeepSeek 在这一路径上深入探索并取得成功,虽然其贡献程度不及 ChatGPT 和推理训练的发现,但也堪称自 ChatGPT 以来第三大重要贡献,将推理成本降低了两个数量级。

Ilya Sutskever和OpenAI很清晰这个路径,没有急着走可能有自己的打算。
从技术格局来看,尽管 DeepSeek 的成果缩小了中美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差距,但中美人工智能整体格局尚未被撼动。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几个关键方面,芯片领域中国仍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在算法突破方面,过去十年间,从 2012 年的 alexnet 到2017 年的 transformer,再到 2022 年的 ChatGPT 以及后续的思维链、RAG 和推理训练等重大突破,大多发生在美国,法国的 Mistral 公司也有少量贡献,DeepSeek 的贡献占比约为 5%,但这已然十分了不起。
DeepSeek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偶然性。在一个充满偶然性的科学探索过程中,众多团队在不同的方向上探索,总会有某个团队率先取得突破。中国拥有庞大的 AI 基础和工程师队伍,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与西方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基础。因此,中国出现像 DeepSeek 这样的团队并不令人意外。这类似于苏联在1957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其背后是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对苏联技术的开放,使得苏联培养了强大的技术基础。然而,一旦苏联闭关锁国,这种技术能力便迅速衰退。
AI浪潮前景广阔,目前仍处起步阶段
在商业和股市层面,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与英伟达密切相关。我在2017 年《暗知识》一书便指出,AI 时代的芯片霸主是英伟达,当时其市值约三百亿美元,此后涨幅近百倍。
近期美国股市大跌,部分原因是市场认为算法效率提高会减少对算力的需求,进而降低对英伟达等芯片的依赖。但这是一种静态思维,正如 19 世纪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发现的一个现象:当蒸汽机的效率大幅提升后,煤炭的消耗量并未减少,反而大幅增加。这一现象被称为“杰文斯悖论”(Jevons Paradox)。其背后的逻辑是:尽管单台蒸汽机的煤炭消耗量减少了,但由于蒸汽机变得更加经济高效,人们开始在更多领域广泛使用蒸汽机,从而导致蒸汽机的总数大幅增加,最终使得煤炭的总消耗量不降反升。
同理,AI 模型成本降低将推动 AI 应用的广泛拓展,对芯片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过去,AI 应用面临的一大障碍是成本高昂。以 ChatGPT 为例,用户每次提问都需要支付费用,且随着问题复杂度的增加,计算成本呈指数级上升。例如,回答一个简单问题如“唐朝的第一任皇帝是谁”可能瞬间完成,而回答一个复杂问题如“唐宋之变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则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佐证,计算时间可能增加百倍甚至更多。
如今,AI 已经发展到可以作为智能代理(agent)为用户提供全面服务的阶段。例如,用户计划前往巴西旅游,AI 可以像私人助理一样,从行程规划到酒店预订,再到机票购买,全程提供服务。这一过程的计算成本可能是简单问答的万倍以上。如果每次服务的费用高达10000元人民币,用户可能会望而却步;但如果费用降至100元,用户则会毫不犹豫地使用。因此,低成本的 AI 模型将极大地扩展 AI 的应用场景,可能实现百倍、千倍甚至万倍的增长。

看问题的角度,Intel的衰败就在眼面前,需求增加和企业成功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算力要求低了对于英伟达是很大的麻烦。
对于 Deepseek,外界关注其芯片使用量以及是否存在数据盗用问题。但从其市场定价来看,每次访问成本仅为 OpenAI 的 1/30 且仍有利润,这表明其在成本控制上卓有成效,至于其他问题,目前并无确凿证据,且对其技术价值和市场影响的判断并非关键。
DeepSeek 未来能否继续取得重大突破仍是一个未知数。随着团队的知名度提升,政府的高要求和大公司的高薪挖角,可能会对其纯粹的技术追求产生不利影响。能否在这种环境下坚守技术理想,继续前行,是一个值得打问号的问题。
AI 浪潮的前景极为广阔,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仍将蓬勃发展。与互联网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的发展类似,AI 有望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内实现重大突破。
更为重要的是,AI 的潜力究竟有多大?目前,包括 OpenAI、Anthropic、Google、微软在内的各大实验室都在积极研发通用人工智能(AGI)。AGI 的定义是:机器能够完成人类绝大部分的智力活动。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AGI 的出现时间可能在两年到五年之间。如果 AGI 成为现实,其市场规模将极为庞大,有望超过互联网市场,达到数万亿美元甚至数十万亿美元的规模。
DeepSeek 的技术突破进一步证实了人类有可能以较低成本实现 AGI。如果 AI 的成本过高,甚至超过人力成本,那么其应用范围将受到限制。正如中国许多生产线仍然使用人工而非机器人,因为人工成本更低。只有当机器人的成本远低于人工时,机器人才能广泛普及。DeepSeek 在降低 AGI 成本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
总之,DeepSeek 的成功是中国 AI 领域的技术突破虽有偶然性,但更多源于团队技术积累。在 这场漫长的征程中,DeepSeek 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未来能否继续引领潮流,还需时间的检验。
附件:《案例测试:2025-02-09 ZWW.补全企业愿景》
问题:
使命:把钱种在地里;愿景:xxx种地xxx;价值观:本分、平常心、一致性。这是某个企业的文化,愿景部分还不完整,请根据你自己的理解补全愿景。
1、chatGPT-o3-mini-high

思考过程:

Completing the vision
The user’s request suggests completing the vision part of an enterprise's culture. The mission part ("Plant money in the ground") seems to imply investing wisely. The values emphasize integrity, equanimity, and consistency, focusing on doing your job well and having a calm approach. To complete the vision, I could say something like "愿景: 用心耕耘未来," which means cultivating the future with care, or "愿景: 种出丰收,收获希望," which translates to "Planting bountiful harvests, reaping hope."
Completing Vision
The mission emphasizes "planting money in the ground," which suggests investing in physical assets. The vision should reflect this idea and align with the values of integrity, equanimity, and consistency. I might propose something like:

大致正确的理解。
"愿景:诚信种地,共赢未来" ("Honesty in planting, win-win future")
This fits the "xxx种地xxx" pattern while including the values. Another option could be: "愿景:用心种地,收获绿色未来" ("Carefully cultivating, harvesting a green future"), which ties back to sustainability and investment in the future.
Proposing Vision Statement
Based on the mission "把钱种在地里" (planting money in the ground), the vision statement might be: "愿景:智慧种地,丰收未来" (Smart farming, abundant future). This fits the agricultural motif while reflecting sustainable growth. Another possible option could be "愿景:科技种地,生态共赢" (Technology farming, ecological win-win), emphasizing inno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I want to keep it succinct yet aligned with the values of honesty, consistency, and calmness. I think "智慧种地,丰收未来" captures everything nicely.
输出:

愿景:智慧种地,丰收未来。
我们致力于把现代科技与传统耕作精神相融合,用专注与创新的态度平衡投入与回报,以真诚与稳健践行企业价值,持续耕耘每一寸土地,最终实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和共享繁荣。
输入:

这是一家投资公司,种地的意思是把钱投出去。
思考过程:

Generating vision for investment company
The user has clarified that this is an investment company, using the metaphor of “planting money in the field” for investing in opportunities. I need to revise the vision part accordingly, while keeping in mind that “使命” (mission) is about “planting money in the field.” For “价值观” (values), the terms “本分” (integrity), “平常心” (equanimity), and “一致性” (consistency) need to fit into the overall vision as well, reflecting the integrity and calm yet consistent approach to investments.
愿景:用资本智慧耕耘,收获共赢未来
输出:

我们将每一笔投资视为播种未来的希望,依托专业、稳健的判断,将资金“种在”最具成长潜力的领域。以本分、平常心、一致性为根基,我们致力于通过严谨的投资决策和深耕行业的策略,实现资本的持续增值,最终为客户和社会带来长期共赢的繁荣。
2、Deepseek-DeepThink(R1)

思考过程:

嗯,用户让我帮忙补全一个企业的文化愿景,他们的使命是“把钱种在地里”,价值观是本分、平常心、一致性。首先,我需要理解“把钱种在地里”是什么意思。可能是指将资金投入到土地或农业中,或者比喻像播种一样投资,期待长期回报。接下来,愿景通常描述企业未来的理想状态或目标,所以需要结合使命和价值观来扩展。

更准确的理解。
使命里的“种地”可能象征着耕耘、耐心和可持续增长,而价值观中的“本分”可能强调务实,“平常心”是保持稳健,“一致性”是坚持方向。所以愿景应该体现通过这种耕耘实现什么样的未来。可能需要考虑农业相关的比喻,比如丰收、生态、可持续,或者更抽象的增长和繁荣。
用户可能希望愿景既有画面感,又能传达长期主义和稳健发展的理念。可能需要避免太俗套的词汇,同时保持简洁有力。例如,“深耕沃土,收获未来”这样的结构,前半句对应种地,后半句是成果。但需要更具体一些,结合企业所在的行业,如果用户没有说明行业,可能需要保持通用,但假设可能与农业、投资或可持续发展相关。
另外,要确保与使命和价值观的一致性。比如“沃土”对应土地,“自然生长”呼应平常心,“与时间共成长”体现长期主义。可能需要组合这些元素,形成连贯的语句。同时检查是否有更好的词汇替换,使整个愿景更具吸引力和独特性。例如,“生生不息”可以强调持续和生态,“丰饶未来”突出丰收和繁荣。最后整合这些想法,形成几个候选方案,再选择最合适的组合。
输出:

根据使命"把钱种在地里"和价值观"本分、平常心、一致性",我尝试补全的愿景如下:
愿景:深耕沃土,让价值在时间中自然生长,培育生生不息的丰饶未来
解析:
"深耕沃土"呼应"种地"的原始意象,暗喻企业像农夫般扎根实业,持续培育基础
"价值自然生长"对应"平常心"的价值观,强调遵循事物发展规律,避免急功近利
"时间中"体现长期主义,与"本分"的务实态度和"一致性"的持续投入相契合
"生生不息"形成生态循环的意象,既符合土地耕作的自然规律,也暗含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理念
"丰饶未来"既指向物质回报,也包含社会价值的丰收,呼应"把钱种在地里"的双关含义
这个愿景构建了一个从深耕土地(务实投入)到自然生长(遵循规律)最终收获丰饶(价值实现)的完整图景,将农业文明的智慧与现代商业伦理有机结合,保持了与企业原有文化基因的高度一致性。
输入:

理解的非常好,能不能再短一些?
思考过程:

好的,用户之前让我帮忙补全企业的愿景,我给出了一个比较长的版本,现在用户要求再短一些。我需要先回顾之前的回应,确保新版本在保持核心要素的同时更简洁。
用户提供的使命是“把钱种在地里”,价值观是“本分、平常心、一致性”。之前的愿景用了“深耕沃土,让价值在时间中自然生长,培育生生不息的丰饶未来”,解析了各个部分如何对应使命和价值观。现在需要缩短,可能用户觉得之前的版本有点冗长,或者需要更简洁有力的口号。
首先,要确定哪些部分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深耕”对应种地,“时间”对应长期主义,“自然生长”对应平常心,“丰饶”对应收获。需要把这些关键词浓缩,同时保持连贯性。
可能的方向是使用更紧凑的结构,比如四字短语的组合。例如“深耕时间,自然丰饶”这样,前半部分强调持续投入和耐心,后半部分突出自然过程和收获。这样既保留了关键元素,又更简短有力。
还要检查是否符合价值观。“深耕”对应本分,踏实的努力;“时间”和“自然”对应平常心,遵循规律;“丰饶”体现一致性带来的成果。同时,整体结构保持对仗,朗朗上口,容易记忆。
需要确认这样的缩短是否准确传达原意,会不会丢失重要信息。比如“时间”是否足够表达长期主义,“自然丰饶”是否涵盖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比如用“厚积丰饶”来强调积累的过程,或者“静待丰饶”突出耐心。但用户可能更倾向于简短有力,所以选择最核心的关键词组合。
最后,确保新版本与使命和价值观紧密相连,同时保持语言简洁,结构紧凑。可能还需要准备几个选项,让用户有选择的余地,但用户只要求一个,所以需要选出最优解。
输出:

愿景:深耕时间,自然丰饶
解析:
「深耕」:延续"种地"的核心动作,体现专注与持续投入(呼应本分、一致性)
「时间」:强化长期主义,暗示不追求短期暴利(对应平常心)
「自然丰饶」:通过遵循规律的培育达成丰硕成果,暗含「钱」的增值与「地」的生态价值共生
(中文语境下"深耕时间"有"在时间维度上持续扎根"的双关意味,比原版减少农耕具象,更聚焦商业哲思)
3、Gemini-2.0 Flash Thinking Experimental

思考过程:

he user is asking to complete the "vision" part of a company's culture statement.
The mission is "planting money in the field", which implies investment and growth in agriculture or related field.
The values are "Integrity, normal mindset, consistency".
The vision should be ambitious, future-oriented and align with mission and values.
Let's brainstorm some vision statements related to planting, agriculture, integrity etc.

胡扯。
Leading agriculture and food production, creating a better future.
Becoming a benchmark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feeding the world with integrity.
Innovating agriculture, creating value for stakeholders and society.
Rooted in integrity, growing towards a prosperous and sustainable future for agriculture.
To be the most trusted and reliable agricultural company, providing high-quality products with integrity.
Considering the values "本分、平常心、一致性", which suggests down-to-earth, steady and reliable approach, the vision should not be overly aggressive or unrealistic.
"xxx种地xxx" suggests a structure like "[adjective] farming [adjective]" or "[adjective] planting [adjective]".
Let's try to fill in the "xxx种地xxx" structure with suitable words that reflect the mission and values.
诚信种地, 可持续发展 (Integrity plan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用心种地,丰收中国 (Heartful planting, harvest China)
踏实种地,美好生活 (Solid planting, beautiful life)
绿色种地,健康未来 (Green planting, healthy future)
创新种地,价值实现 (Innovative planting, value realization)
"用心种地,丰收中国" (Heartful planting, harvest China) sounds quite inspiring and aligns with the mission and values. "用心" (heartful) resonates with "本分、平常心". "丰收中国" (harvest China) is ambitious but grounded, fitting with "一致性" (consistency) in striving for a large-scale impact.
Let's refine "用心种地,丰收中国". Perhaps "丰收大地" (harvest the land) is more general and less geographically restricted if the company intends to expand beyond China. But "丰收中国" might create a stronger sense of national pride and commitment. Let's stick with "丰收中国" for now as it's more impactful.
Consider other options, such as using synonyms for "种地" (planting).
诚信耕耘,丰收中国 (Integrity cultivation, harvest China) - "耕耘" sounds a bit more sophisticated than "种地".
用心播种,丰收中国 (Heartful sowing, harvest China) - "播种" also works, more direct related to starting stage of planting.
"用心种地,丰收中国" still feels like the best fit. It is simple, memorable and aligns well with the given mission and values. It is also inspiring and reflects a sense of purpose.
Let's go with: 愿景:用心种地,丰收中国。
Final answer should also explain the reasoning behind this chosen vision statement, linking back to mission and values.
输出:

您好!非常乐意为您补全这个企业的文化愿景。
根据您提供的使命、已有的价值观以及“xxx种地xxx”的结构,我们可以这样来完善愿景部分:
愿景: 用心种地,丰收中国
完整版企业文化:
使命: 把钱种在地里
愿景: 用心种地,丰收中国
价值观: 本分、平常心、一致性
我对愿景“用心种地,丰收中国”的理解和解读:
用心种地: 这体现了企业本分和平常心的价值观。“用心”代表着专注、投入、精耕细作的态度。 “种地” 紧扣企业的使命“把钱种在地里”,直接点明了行业属性,也更显朴实和脚踏实地,符合“本分”的内涵。“平常心” 也体现在对农业的敬畏和对耕耘的耐心上,不急功近利,用平和的心态去经营和发展。
丰收中国: 这展现了企业的愿景和一致性。“丰收”是种地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追求的成果,寓意着企业希望获得成功和回报。“中国” 则提升了愿景的格局和情怀,表明企业的目标不仅仅是自身的盈利,更希望能够为中国的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一致性” 可以理解为企业上下目标一致,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丰收中国”的宏伟愿景。
总结来说,这个愿景“用心种地,丰收中国”与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高度契合,既朴实又富有格局,既体现了农业的特点,又展现了企业的责任感和雄心壮志。
希望我的解读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修改,请随时告诉我。
4、Claude 3.5 Explanatory

思考过程:

让我来分析这个企业文化的构成,并补全愿景部分。
从已有的三个部分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务实、稳健的企业文化体系:
使命"把钱种在地里"体现了企业对农业投资的长期主义思维,暗示了农业投资需要耐心和坚持,就像种子需要时间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一样。

跟Gemini差不多的水平。
价值观"本分、平常心、一致性"强调了企业的务实作风:本分意味着脚踏实地、不好高骨远;平常心表示在面对成功或挫折时都能保持稳定的心态;一致性则强调行为准则的连贯性和可预期性。
输出:

基于使命和价值观的特点,我建议将愿景补充为:
"让每寸良田孕育丰收"
这个愿景的合理性在于:
"每寸良田"呼应了"种在地里"的使命,强调对土地资源的珍视和充分利用
"孕育"一词体现了农业生产的过程性和生命力
"丰收"既暗示了经济收益,也寓意着事业的成功
整体表达简洁有力,易于记忆和传播
与"本分、平常心、一致性"的价值观相契合,体现了踏实稳健的企业风格
这样,完整的企业文化就变成了:
使命:把钱种在地里
愿景:让每寸良田孕育丰收
价值观:本分、平常心、一致性
您觉得这个补充的愿景是否符合企业文化的整体风格?
5、kimi-1.5 Loong Thinking

思考过程:

我先来仔细看看用户的问题。嗯,用户给了一段企业文化的内容,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其中愿景部分是不完整的,用户希望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全愿景。嗯,这个任务看似简单,但其实需要我先理解清楚已有的内容,尤其是使命和价值观,因为愿景通常是和它们紧密相关的。好,那我先逐条分析一下。
先看使命:“把钱种在地里。”嗯,这句话挺有意思,第一反应是它用了个比喻,把“钱”和“种地”联系在一起,听起来像是在强调一种长期投入和收获的关系。种地嘛,通常意味着需要耐心、细心,还要有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所以,这个使命可能是在表达一种稳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不是追求短期利益。嗯,这个方向应该是对的。
再看价值观:“本分、平常心、一致性。”嗯,这三个词看起来挺朴素的,但其实挺有深意。“本分”应该是强调脚踏实地,不投机取巧;“平常心”可能是在说要保持冷静,不被外界的波动影响;“一致性”则可能是强调言行一致,或者团队内部的协同一致。嗯,这些价值观和使命结合起来,感觉这个企业应该是那种比较务实、注重长期发展的类型,而不是那种追求短期爆发的公司。
好,现在来看愿景。愿景通常是企业对未来的一种理想状态的描述,它应该和使命、价值观保持一致,同时要有点“画面感”,让人一听就能感受到企业的目标和追求。嗯,用户给的愿景开头是“xxx种地xxx”,这明显是在延续使命的“种地”主题,看来用户希望愿景也能围绕“种地”这个比喻展开。嗯,那我就得想想,怎么用“种地”这个比喻,把企业的未来愿景描绘出来。
嗯,先想想“种地”能联想到什么。种地嘛,首先想到的是土地、作物、收获,还有自然环境。嗯,土地可以象征企业的基础,比如团队、资源、市场;作物可以象征企业的成果,比如产品、服务、客户满意度;自然环境则可以象征外部的市场环境、行业趋势之类的东西。嗯,这样的话,愿景就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展开。
好,那我试着构思一下。愿景可以先从“种地”的过程入手,比如“深耕土地”,这可以象征企业对基础的重视;然后再提到“收获”,这可以象征企业的目标,比如客户满意、市场认可之类的。嗯,这样的话,愿景就可以写成“深耕土地,收获希望”之类的。嗯,这个方向感觉还不错。

胡扯
不过,我觉得还可以再具体一点。比如,愿景里可以提到企业的具体目标,比如“让客户满意”“让员工幸福”之类的。嗯,这样的话,愿景就更有针对性了。好,那我再试试,把愿景写成“深耕土地,收获希望,让客户满意,让员工幸福”。嗯,这样听起来好像更完整了。
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角度可以补充。嗯,种地的过程其实也和自然环境有关,企业的发展应该也要考虑外部环境的变化,比如市场趋势、行业竞争之类的。嗯,这样的话,愿景里可以提到“顺应自然规律”,这可以象征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好,那我再试试,把愿景写成“深耕土地,收获希望,顺应自然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嗯,这样听起来好像更有深度了。
嗯,总结一下,我觉得愿景可以围绕“种地”这个比喻展开,从土地(基础)、作物(成果)、自然环境(外部条件)这几个角度来描述企业的未来目标。愿景可以写得稍微具体一点,比如提到客户满意、员工幸福、可持续发展之类的目标。好,那我就把这些思路整理成几个版本,供用户参考。
输出:

以下是几种补全后的愿景示例,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或进一步修改:
愿景:让 “财富” 种地生根,收获持续增长的经济价值与社会影响力,成为行业领先的财富耕耘者。
解释:与使命 “把钱种在地里” 相呼应,将钱视为种子,通过合理的经营和投资(种地行为),让财富不断积累和增值,同时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引领行业发展。
愿景:以 “创新” 种地拓荒,开辟独特的企业发展路径,打造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商业生态。
解释:强调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如同在未开垦的土地上种地,需要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来打破常规,开拓新的市场和业务领域,构建一个生机勃勃、富有创新精神的商业环境。
愿景:用 “诚信” 种地立业,培育稳固的客户关系与合作伙伴网络,铸就百年企业根基。
解释:突出诚信价值观在企业经营中的基石作用,以诚信为本,如同精心照料土地般维护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使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根基稳固,持续繁荣。
6、通义千问2.5

思考过程:

为了补全这个企业的愿景,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及其各自的含义。
在这个例子中,企业的使命是“把钱种在地里”,这可能象征着一种投资或耕耘的理念,即通过投入资源(如资金)来实现增长和发展。这种表达方式比较形象化,暗示了企业可能会从事农业、房地产开发或其他需要长期投入以期待未来回报的行业。

大致正确的理解。
而提到的价值观包括“本分”、“平常心”和“一致性”。这些价值观强调了企业在追求其目标时应保持诚实、务实的态度,以及持续一致的行为模式。例如,“本分”可以理解为坚持自己的职责,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利益;“平常心”则鼓励员工面对成功与失败都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一致性”则确保公司的行动与其宣称的原则相符20。
输出:

基于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推测该企业的愿景应该反映其长远的目标和理想状态,并且要与上述使命和价值观相契合。因此,一个可能的企业愿景可以是:
愿景:“深耕细作,培育繁荣,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领航者。”
这里,“深耕细作”呼应了“把钱种在地里”的理念,表明公司将致力于深入挖掘潜力领域,精心管理每一项投资。“培育繁荣”不仅体现了对自身成长的期望,也包含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即希望通过自身的发展带动周围环境和社会的进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领航者”则明确了公司在行业中追求领先地位的同时,还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这同样符合“本分”、“平常心”和“一致性”的价值导向。
当然,具体的愿景表述还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业务范围、市场定位以及战略规划来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如果这是一个专注于农业科技或者生态农业的企业,那么愿景还可以更加具体地描述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等具体内容。如果是其他类型的公司,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表述的重点。例如,如果是房地产开发商,愿景可以侧重于打造宜居社区,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等方面。
7、Liama 3.1

输出:

I don’t understand Chinese yet, but I’m working on it. I will send you a message when we can talk in Chinese.
8、文心大模型3.5

输出:

使命:把钱种在地里;
愿景:通过智慧种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丰收;
价值观:本分、平常心、一致性。
在这个企业文化中,使命强调了企业的根本目的——将资金投入农业,象征着对农业的重视和投入。愿景则进一步阐述了企业希望通过智慧化的农业实践,不仅实现农作物的丰收,更追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即在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集各种愚蠢于一身。
价值观中的“本分”可能意味着企业要坚守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专注于农业发展,不偏离主业;“平常心”则可能强调企业在面对农业生产的各种挑战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骄不躁,稳扎稳打;“一致性”则可能指企业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保持战略和行动的一致性,确保各项措施能够协同推进,共同为实现愿景而努力。